个人消费贷款管理费贵过利息 ( 2011/8/20
)
“我去银行办理小额贷款,说是利息7.6%,还要每月收0.69%资产管理费,加起来年利率要15%以上了……这是否违规呢?绕开监管赚取中间业务收入?”昨日,一条网友留言出现在巴曙松、郭田勇等金融专家的微博上,引发关注。记者在随后的采访中发现,目前市民从银行贷款买车、装修,不仅要承受贷款利率的上浮,还要缴纳各种名目的管理费用,费率水平从0.26%至0.89%(月)不等。粗略计算,贷款5万元(3年期)就要付近9000元管理费,累计支付的管理费用比利息还要多。 各银行普收管理费 向银行贷款除了付利息,还要收账户管理费,你知道吗? 面对记者的问题,接受采访的市民大多表示从未听说。而在昨日的采访中记者发现,在大部分银行申请个人消费类贷款,都列有管理费用的项目,但比例和收取方式并不相同。 “个人消费贷款需要看申请人的单位、收入等来审核,贷款期从1年到3年不等,年利率从10%到14%不等。”在平安银行网点,其客户经理向记者出示了贷款说明书,其中明确列出了利率水平以及需要支付的管理费。以其无抵押贷款新一贷产品为例,对于公务员、医生、律师等优质客户,其贷款利率为基准利率上浮20%即7.98%,此外还需要支付每月245元的管理费,管理费率为0.49%,贷款成本率为10.13%。 此外,在花旗银行、东亚银行、渣打银行的个人无抵押消费贷款中,都存在账户管理费用,但费率水平就从0.24%至0.69%不等。以东亚银行0.24%的管理费率水平计算,若贷款10万元一年还清,每个月本金要还8818元,此外每个月的账户管理费是240元,加起来合计还款9058元。相比之下,其他中资银行基本都没有无抵押个人消费类贷款业务,不过在抵押类消费贷款、经营性贷款中的管理费也依然少不了。“各家银行都是按此操作的,除按月收取之外,也有按照贷款额度的1%左右一次性收取的。”某国有银行信贷部负责人告诉记者。 管理费比利息还多 虽然收管理费是行业惯例,但贷款利率还有基准利率做参考,而银行收取管理费是根据什么标准核定的? 对此,平安银行方面告诉记者,管理费率的计算方法主要是涵盖到银行的运营成本。“因为这种贷款是没有抵押、没有担保的,其管理成本要高很多,甚至要高出房产贷款,而且风险高,也容易出现不良资产。”平安银行相关人士告诉记者,其0.49%的管理费率水平在同业中属于中等偏低的水平,并不算很高。 “贷款不只是看利率,要看综合融资成本,这就包含了贷款利率与各种相关费用后的总成本。一个银行要进行综合测算,才能知道它的贷款放出去要多少利率才能保证收益。”有业内人士向记者解释,资金的价格是由市场决定的,现在的供求关系决定了综合融资成本的上涨。“贷款的管理费用一直都有在收,但以前主要是针对经营性贷款,个人消费类贷款有收取,但费率水平会比较低。现在银根紧缩,银行从成本上考虑也在提高费率。”据记者计算,以贷款5万元三年还款为例,若管理费率为0.49%,则三年共需还款65196元。这其中有8820元为管理费,而实际支付的贷款利息只有6376元,也就是说管理费用反而超过了利息总额。若按照给私营企业主的消费贷0.89%的管理费率计算,其5万元贷一年就需要支付5340元管理费。 银行乐于“利改费” 早在2004年,商业银行的贷款利率上浮最高限制已经放开,银行为何不选择将成本直接嫁接在利率水平之上,转而选择额外收取费用呢? 对此,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郭田勇坦言:“圈内人都知道银行增加中间业务收入依靠‘变戏法’,但对圈外公众来说,首先对管理费要提前告知,其次不得随意使用低利率等带有误导性的字眼。”而“变戏法”的重要渠道就是把利率改为费用。上述信贷部负责人对记者表示,银行选择“利改费”的原因很复杂,“如果可以,银行宁愿利率下浮而收取更高的其他费用。”据他解释,这主要是与银行的考核体系有关。“贷款利率是利息收入,而管理费用是中间业务收入,从银行表现角度来看,如果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增长比较快,能够最大程度覆盖风险及经营成本,也就意味着这家银行的经营能力更强,不需要动用资产就可以实现盈亏平衡。而且,中间业务收入的占比也会影响银行的综合税负。”此外,他也告诉记者,有些优质企业会从发债的角度考虑,要求银行降低利率,但额外收取费用。“一般企业发短期债券,都是比银行给予的利率略高,而如果银行上浮利率,它要承诺的利率也就水涨船高,因此这些企业宁愿额外多付一些费用。” 对于贷款收取管理费是否违规的问题,中山大学岭南学院金融系主任陆军也表示,目前没有明确的指引规定不得对贷款业务收费,银行也不会集体犯规。而据记者了解,目前对商业银行收费的监管都依据《商业银行服务价格管理暂行办法》,该办法里没有禁止的,原则上就允许开展;如果设立收费项目,就必须要提供相应服务。 新快报